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
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
王文华
钱学森(左四)到发射中心指导发射任务
1955年10月,钱学森历经磨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怀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投入了新中国航天事业。在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从培训科技干部做起,克服重重困难,用4年的时间研制发射成功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又用4年的时间研制成功中近程导弹,此后又用两年的时间,于1966年使我国有了导弹核武器。在他回国之后不到15年的时间,于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导弹核武器和航天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钱学森的建议下,1992年我国选择了发展神舟飞船的载人航天之路。中国航天事业开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1955年底到1956年上半年,钱学森多次亲自给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作报告,讲解火箭导弹知识,分析导弹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使许多对火箭导弹这一新型武器了解不多的元帅和将军们,对这一新型武器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开启了新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序幕。
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嘱托,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这份意见书为中国导弹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实施方案,实际上是一份关于我国航天技术的建议书。为了保密,钱学森用“国防航空工业”一词来代替“航天技术”。
3月14日周总理主持军委会,决定成立航空工业委员会,聂荣臻元帅为主任,钱学森为委员。10月8日宣布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命钱学森为院长,开启中华民族的航天时代!
面对复杂的现代航天工程系统的开发管理,首要的课题是航天系统的宏观发展的谋划问题。钱学森不仅是新中国航天事业开创和大发展时期的“登高望远”人。也是我国重大航天技术攻关的指导者和决策者。1960年11月5日,钱学森作为试验委员会副主任,在酒泉发射场成功组织发射了“东风一号”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协助聂荣臻元帅,在酒泉发射场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试验,导弹飞行正常。原子弹在预定的距离和高度实现核爆炸,这次史无前例的试验标志着中国开始有了自卫的导弹核武器,中国向世界宣告:中国人不仅有弹,而且有枪。全世界为之震惊。
早在1953年,钱学森就研究了星际航行理论的可行性。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以钱学森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以及卫星探测仪器和空间物理的设计、研究机构。1961年6月,在钱学森的倡导下中国科学院举办“星际航行座谈会”,这个座谈会对后来我国航天科研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由此启动了其它高新技术领域研究的开展。196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领导的星际航行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定星际航行发展规划,安排预先研究课题。
1965年1月8日,钱学森正式向政府提出“建议早日制订我国人造地球卫星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的报告。这是钱学森归国10年后,为我国航天事业提出的又一项重大建议。建议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同年就批准了国防科委关于研制人造卫星的报告。这样,我国人造卫星进入了工程研制阶段。
钱学森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发射工作。为解决人造卫星研制中的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贡献了智慧,发挥了决策和指导作用。他主持或参加主持了多次卫星研制工作的重要会议,对各种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做出了重要决策,他经常深入科研第一线,指导解决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1970年4月24日,由钱学森担任技术负责人在酒泉卫星发射场成功组织实施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工作,宣告了新中国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1968年,钱学森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直接领导编制了《我国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十年规划(草案)》。1974年9月,钱学森主持国防科委会议,部署国防科委机关向中央起草报告,正式启动了我国首批太平洋海域远程运载火箭试验的准备工作,并且亲自承担起运筹、指导震惊世界的我国首批太平洋火箭试验任务。在试验过程中发挥着组织攻关、技术指导和技术决策的重要作用。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运载火箭。因此,钱学森无可争辩地以第一获奖人的资格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钱学森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学术上的最大贡献则是创建发展了航天系统工程。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航天计划开始实施起,60年代的“两弹结合试验”、70年代的人造卫星试验,80年代的太平洋远程运载火箭试验、水下发射潜地导弹试验和地球同步卫星试验、到90年代及新世纪初的载人航天工程和北斗工程及探月工程等重大科研工程,都采用了系统工程管理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功。
作者简介
王文华,男,汉族。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814厂高级工程师,中国标准化协会会员、四川省标准化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著有《钱学森实录》、《钱学森的情感世界》、《钱学森学术思想》、《人文钱学森》、《蒋英传》、《蒋百里画传》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