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苍山,历史年轮中的惊艳
米苍山,历史年轮中的惊艳
广元市科普作家协会 张文敬
米仓山地处中国大陆的腹心地带,是秦巴山地的结合过渡区。俯瞰这一地区,一列几乎呈东西向展布的弧形山脉就是米仓山。弧背指向的北面,是素有“陕西江南”之称的汉中平原,弧心对应的南面是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这里物产丰富,景色秀美,峡谷通幽,森林密布,野生动物成群;这里是中国又一处恐龙的故乡,也是海相化石的富集地;这里峰丛奇胜、暗河众多、溶洞相连,是喀斯特地貌的高密区;这里潭池湖盆星罗棋布,瀑布飞溅如银河落九天;这里曾经是中原通向“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必经之路。
米仓山中多数山体为圆锥状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峰丛地貌景观,站在山体南麓北望,一列列酷似囤围般的山峰高耸入云。米仓山的峰丛看上去与广西、贵州一带的类似,但峰丛多发育在山脉之上,而贵州、广西的峰丛则主要生长在盆地之中。构成米仓山岩层主体的是花岗岩、变质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米仓山主峰光雾山海拔2507米,峰体浑圆,这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寒冻风化的综合结果。
米仓山最典型的峰丛分布在四川旺苍和南江县接界一带,也就是米仓山中部。像旺苍五权镇北山的常家坪、南江桃园镇境内的九角山和贾郭山就是这样,都是十来座山峰一字并列,气势宏伟。要是仔细观察,又会在那些山峰之间的崖壁上发现许多象形的景观,有的似人,有的似兽,有的像观音,有的像圣佛。
鼓城山,最奇妙的“天鼓”
南江县光雾山海拔2507米,这里的山形与众不同,浑圆的山头,不漫不陡。和中国西部高原高山相比,似乎“其貌不扬”,但它却为米仓山脉最高峰,高踞众山之上。米仓山几乎所有山峰都是一山到顶森林密布,只有光雾山和旺苍境内的光头山(海拔2276.4米)例外,接近山顶的地方只有密灌、山柳、杜鹃、箭竹和苔藓地衣生长。
光雾山和光头山都是花岗岩为主的岩层构造,其浑圆的山形表现出花岗岩球状物理风化为主要特色。由于植被稀少,冬春积雪,夏季消融,寒冻风化参与其中,可以看到一些寒冻风化的地质遗存。
在第四纪冰期时,米仓山脉整体被置身于冰冻圈之外,所以有人认为米仓山曾有过古冰川作用。这既无理论依据,又无实物可证。
在一些海拔2000多米的山峰峰体上可以观测到一些漏斗状洼地或槽谷,那显然为古雪蚀作用的产物。因为作为古冰川作用的最显著的标志是金字塔形的角峰和连结角峰之间的刃脊,还有“U”形谷地以及冰川运动堆积而成的终碛垄、侧碛垄和大量的冰川漂砾。
中国冰川之父施雅风院士主编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一书已用大量的科学考察事实和冰川学理论论证了中国东部海拔2500米以下山脉绝无发生第四纪古冰川的可能,米仓山的古地貌和古气候环境为此提供了又一有力证据。
米仓山脉最奇妙、最壮观的山峰形态莫过于“鼓城”山了。鼓城山位于旺苍县东北鼓城乡七里峡的源头。这是两座呈圆柱形状的山体,它们东西相距约1000米,似从万倾林海中破土而出的一对硕大的天鼓。天鼓四周崖壁陡峭,山顶大致平整,“鼓”的下部向四周缓缓延展,一条条古雪蚀—融冻冲和雪蚀冲沟之间的垄脊都长满了原始森林,深秋时节,红叶满山,正像条条绚丽的“彩带”,两面天鼓在“彩带”的猎猎烘托中仿佛冲天欲飞。
东西鼓城山都有小路可以攀缘而上,山顶上有不少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其中,东鼓城山看似平整的“鼓”面上生有8座小的山包,传说是诸葛亮当年北上伐魏时在此演练八阵图留下的遗迹。摄影/陈凯生
东河,无处不通幽的峡谷群
东河是贯穿米仓山脉的嘉陵江的重要支流,如果将米仓山比作漂浮在四川盆地东北边缘的一片树叶,那么东河就是这片树叶中细密巧致的叶脉。
从旺苍县城算起,东河全长约125公里。在旺苍的双汇镇附近,东河由两条主要支流交汇而成。西支源头经盐井、万家乡过米仓山山脊一直延伸到陕西省的宁强县,东支源头经英萃、檬子乡进入四川南江县直抵大坝林区的米仓山南麓山脊附近。东河在米仓山中的大小支流数十条,无论干流还是支流总是峡谷连着宽滩,宽滩套着峡谷。由于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少地段甚至水流潜入地下形成一段一段的暗河,有的地方河从洞出,水从洞入,形成奇特的断续河段。
东河流域的峡谷很多,三里一峡,五里一峡,甚至峡中有峡——旺苍的七里峡、大里峡、母猪峡、黄金峡,南江的大将军峡、魏家坝峡、大小兰沟峡等就是这样。
旺苍县的七里峡位于鼓城乡鼓城村七里峡河的中上游,峡长3.5公里,折合市里是7里,故名七里峡。峡内飞瀑叠水踵接相连,满沟满山生长着水青冈、红豆杉等珍稀植物。七里峡中还有左七里峡和右七里峡,目前还未开发,据说那里面另有一番风光。南江的大小兰沟峡谷两岸的崖壁几乎都是石灰岩,可是峡中的巨石漂砾却大多是花岗岩性,令人迷惑不解。
慕名到米仓山考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国华龙潭子的巨石就十分吸引人。摄影/谢谦
水流石转,磨成碧玉潭
如果九寨沟的湖池水是一方瑰丽绝世美玉的话,那么米仓山的潭池水则是由美玉精雕细刻的艺术精品。
米仓山的东河流域,遍布山间小湖盆,这些湖盆虽然不大,但清澈、幽静、雅致,别具风格。
在米仓山东河流域,几乎每条支谷溪流都可以找到山间小湖盆。这些湖盆面积不大,一般都在数十平方米到数百平方米,最大的有数千平方米,因此当地人都不叫湖而叫池或者潭。古人有诗“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池大概就是指这些在水一方的潭景了。南江县光雾山北坡的十八月潭和旺苍县万家乡的十八龙潭便是米仓山中两处潭池景观的典型代表。
在层林尽染的光雾山北坡,有一个长约3.5公里的珍珠沟,珍珠沟的上游是一处山间盆地,在珍珠沟的下游出口,大江口河水和一条山间公路缓缓通过。在一阵阵林涛声中,可以听见一声紧似一声的水流飞瀑声从珍珠沟中传出,沟中就是“世人只知九寨沟,不识如月十八潭”的十八月潭。
珍珠沟的谷床岩体是清一色的花岗岩。感谢这远在几亿年以前从地壳深处喷涌而出的花岗岩,因为要不是坚硬的花岗岩,珍珠沟也许会变成喀斯特地貌的暗河或溶洞了,当然还要感谢伟大的造山运动和造山运动中间断的隆升过程。
十八月潭像串珠一般间断分布在了3.5公里长的珍珠沟谷内,潭池最大不过数千平方米,一般都在几百平方米的大小范围内,几乎每两个潭池之间都有瀑布或迭水被此间断相隔或比肩接踵。从地质构造的理论上讲,每两个潭池之间的瀑布或迭水都代表着一段山体快速隆升的历史,真是美不胜收。
和南江光雾山下十八月潭遥相呼应的是在米仓山西段旺苍县盐井峡谷上游万家乡境内的龙潭子潭池景观。无独有偶,万家乡龙潭子一共也有18个潭池,不妨可以称之为十八龙潭。不同的是龙潭子的潭池不是发育在花岗岩体之上,而是发育在角砾岩岩体之上的同样是水流旋蚀地貌景观。
被遗忘的喀斯特处女地
米仓山是我国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天然博物馆,是一个基本上未被深入考察和开发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处女地。米仓山的岩溶地貌丝毫不让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和四川南部岩溶地貌之须眉。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在米仓山近5000平方公里(包括四川巴中市通江县部分地区)的区域内,龙洞、暗河、天坑、天生桥星罗棋布,比比皆是。旺苍县龙潭子有一个“烟洞子”,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溶洞,洞口狭小,但洞内宽敞且有泉水流淌,久旱不枯,久雨不溢,而每逢大雨将至,洞内便有白色水蒸汽飘逸而出,老百姓凭此以观天象,指导农事息作,并取名“烟洞子”。潜龙山中还有一处长约6公里的潜龙洞,洞口仅容一人弯腰匍匐通过,艰难地穿行之后是一个巨大的洞厅,钟乳、石笋上垂下伸,地下则是钟乳石笋围绕着的五彩泉池,池中盛开着永不凋谢的水晶般的石花……
随着洞的延伸,一个大厅又一个大厅先后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每个大厅都是一个冰雕玉砌的石笋园林,每处岩溶景观都是一座神奇的天然喀斯特艺术博览馆。据不完全统计,米仓山有名称的喀斯特溶洞就有几百个,无名称的洞更不知有多少了。
米仓山的岩溶景观以地下溶洞为主,地下溶洞绝大多数都还处于未开发的原生状态,还有众多的“天坑”存在。旺苍县常家坪的天坑生长发育在常家坪圆锥形峰丛南麓的倾斜台地上,台地海拔900米左右,从来都没人进入过。
七里峡的瀑布虽然不宽阔,但比较高陡,水流清澈,
银链一样镶嵌在旺苍鼓城山中,像山的精魂一样熠熠生辉。摄影/谢谦
鲜为人知的恐龙故乡
人们都知道河南有恐龙蛋,四川自贡有恐龙博物馆,却鲜有人知米仓山也是恐龙的又一故乡,而且是多种恐龙的故乡。旺苍县的嘉川镇、东河镇、五权镇都曾经是恐龙的生栖之地。
佛子岩摩崖造像因为置身于米仓山这个钟灵毓秀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静谧、安详。摄影/陈凯生
最早在米仓山发现恐龙是在1978年,当时四川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周世武教授来旺苍进行化石普查,因为旺苍南江一带产煤,煤系地层一般都是发现中生代化石的理想之地。正是一位煤矿退休工人将一块零散的化石交到了周教授手中,于是便由此翻开了中国恐龙化石埋藏分布地新的一页。
1982年9月重庆自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英国皇家科学院自然博物馆联合考察后在旺苍县嘉川镇槐树村发掘出20多具恐龙化石(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86年重庆自然博物馆和旺苍县文化馆联合在东河镇天府村又发掘出一具十分完整的13米长的旺苍恐龙化石(现存于重庆自然博物馆)。
除了丰富的恐龙化石,米仓山南坡旺苍县境内古生代志留、泥盆纪灰质板岩和页岩地层中还埋藏着大量的菊石和鹦鹉螺一类的海相化石。这些个体虽小、但数量惊人的海洋底栖动物化石。
水青冈,植物活化石
米仓山是一个色彩十分丰富的山脉,春有杜鹃,秋有红叶,即使在冬季,阵阵雪霰也会把米仓山装扮得绚丽异常。人们谈论得最多的自然是米仓山的红叶了。
在米仓山的前山和河谷两岸海拔600—1000米之间的农耕区域,有一种学名叫乌桕,英文名叫China Tallowtree,当地叫做棬子树或棬树的树种。这是一种大戟科的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叶片呈菱形,长宽3—8厘米,每到9月初,它们的叶子开始变红,要是遇到轻微的霜冻,一夜之间,田间地垄,房前屋后一片火一样的色彩,它们和柿树、梨树、桐树还有栗树上的红叶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构成了米仓山第一道红色风景线。
白垩纪时期就已经有水青冈了,这一物种被叫做植物活化石真是恰如其分。在白垩纪分布范围非常广范的水青冈,现在只是在米仓山才有成片的原生林分布,这种巨大的差异可能因为气候变化等多种原因。 摄影/陈凯生
米仓山的第二道红叶风景线就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落叶阔叶原始森林带了。
尽管米仓山的森林也曾在那些特殊年代遭到过砍伐,但仍然有近10万公顷的原始森林被保留下来。这应归功于米仓山的山道险峻、沟深水急和交通不便。目前保护区内95%以上都为原始森林所覆盖,自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上,依次呈现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箭竹林,木竹林以及灌丛林带。各种水青冈则成了原始森林中建群树种的主体,但就在挺拔雄伟的水青冈树林中,仍然可以看到各种杜鹃、玉兰、木兰、丁香、栀子、迎春、茶花、猕猴桃、野桂花、野樱桃等花卉小乔木争先恐后地占据着林下空间,每年春末夏初,林间的积雪还未完全退去,以杜鹃为代表的米仓山山花就开始争奇斗艳了,自下而上,层层爆开,真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山风吹过,花香飘过百里山乡。
米仓山红叶品类之中,最为叫绝的就是巴山水青冈,这种珍稀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却大量地存在于米仓山脉之中。
米仓山地处我国大陆南北地理和气候以及生态的过渡带,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双重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多达12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约15°C左右。十分适合珍稀树木生长,其中濒危珍稀植物多达120种。台湾水青冈是我国分布最南的特有种,在研究海岛与大陆植物区系的迁移和演替过程中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包括台湾水青冈在内的水青冈最早生长在7000万年以前的白垩纪,堪称植物活化石。在北极冰川表碛石块中曾发现过水青冈叶片化石,可见当时这种植物分布范围之广,可是目前只有在米仓山有成片的原生林分布。
水青冈为山毛榉科,水青冈属,全世界目前分布有10-14种,亚洲7种,中国5-6种,而米仓山分布就有4种,是地球上水青冈属植物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更是世界上水青冈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仅在南江和旺苍两县被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青冈林面积就有11000多公顷(旺苍7000公顷,南江4000公顷),以水青冈为优势树种的落叶阔叶混交林面积则约为5万公顷。
米仓山除了水青冈之外,林区内还有许许多多珍稀保护动物和植物。随着米仓山以至整个大巴山自然植被的逐步恢复,一旦秦巴山地东到神农架,西到岷山山脉森林植被完全连接起来,一条生物通道,尤其是大型动物通道就能形成,米仓山也许会重新成为大熊猫和金丝猴以及更多野生动物们安居栖息的一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