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情绪的应对
抑郁情绪的应对
广元市科普作家协会 姜鸿英
2016年的8月16月圆夜,歌手、演员乔任梁意外去世了。乔任梁的的经纪公司9月17日发文证实,抑郁症让乔任梁的生命停留在28周岁。
乔任梁,1987年10月15日出生于上海,大学毕业于上海电机学院。曾是全国跳高冠军,国家二级运动员。2007年,参加东方卫视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获全国亚军。乔任梁凭借出色的外表,踏实的演技赢得大家的支持与关注。自从被曝死亡的消息之后,大家纷纷为乔任梁感到惋惜。然而谁都想不到这个曾经阳光灿烂的大男孩,是因为得了抑郁症而自杀。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过度低落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其他各种相应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有人说,我刚买的手机前天丢了,这两天心情都不好,是不是得抑郁症了?其实这只是因为丢失手机产生的抑郁情绪,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不产生抑郁情绪,那才是不正常。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所以生活中的人们有 “喜、怒、忧、思、恐”等丰富的情绪。这些情绪或单一或交错组合成为每个人不同时段的心理。每个人都会有抑郁情绪,如果没有就不会知道自己丧失了某些珍贵的东西。所以抑郁情绪是丧失的情感体验。人一辈子总有这样那样不顺心如意的事情,总有这样那样的痛苦。抑郁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一个人不高兴,很快就自我恢复,而且事出有因,在可控范围内,就是抑郁情绪。抑郁情绪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有一个假设,人类的幸福不是常态,痛苦恰恰可能才是常态。人类的痛苦简单地说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一、生物学因素。如接受阳光太少;同样一件事、一句话,有的人容易产生痛苦体验。医学研究表明有可能是遗传基因所致。
二、观念。
1、观念与语言有关。语言是人类的沟通工具,有时也可能是苦恼的根源。一个3岁的幼儿对正全神贯注看电视剧的父亲说,“爸爸,我要喝水”。幼儿在接过杯子时杯子掉地上了,水弄湿了幼儿的裤子和鞋。“你真笨,是个最笨的人”父亲斥责。在这里可以看出语言表达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说出的话与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相差很多。人往往用抽象的概念来表达,就可能会出问题。如考试一次没达到预定的好成绩,抑郁者给自己下一个定义:我考不出好成绩。一个偶然事件就会让人产生抑郁情绪。我们内心的言语、脑子里的想法往往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如睡不着时,想静静不下来,脑子里的念头像煮粥一样翻滚越来越乱,导致失眠,产生抑郁情绪。
这一锅念头粥的核心基本有4个方面导致:⑴思维融合 脑子有许多想法混杂涌现就叫思维融合。包括对自己不好的,愚蠢的,遗憾的,愤怒的……自我评价。不好的评价产生不好的情绪。俗称“想多了”心烦,就想压抑住别想,越想压抑越想得多。 ⑵评价 不停地评价他人、自己。如果做什么都想到别人怎么怎么着了,我怎么这么糟糕,当自我评价低时抑郁情绪就出来了。⑶回避 抑郁患者中常见的念头是“我什么事都做不成”、“我不可能完成这事,别去做了”,越不做越回避跟社会的接触越少,跟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越怕进入社会,形成恶性循环。这时患者只能退回家里面,最后丧失很多社交功能、学习功能,甚至连正常的生活功能都可能丧失。⑷不合理归因 常常问为什么糟糕的事总落在我身上,没做过亏心事为什么我得病。当反复问为什么,找不到原因反而坠入抑郁的深渊。
2、环境事件的刺激。基因、性格是重要的基础因素。环境事件可以触发内心的认知模式,就好像启动了大脑中的一个程序。这个程序往往带有各种负性的偏见,负性的关注。如,某天被主管批评了,出门后这一天都比较难过。然后会关注别人看自己的眼神。内心还自己加工一些负性的念头,“主管会不会从此对自己不满;会不会给小鞋穿;今年先进是不是还评的上;将来咋办……”越想越多,情绪就出来了。回家不想吃饭,家人问也不想说,发火,睡不着等等。这个模式就是环境事件刺激引发的模式。它往往与个人早年有些创伤事件有关。如常常受父母、他人指责,脑子里被植入一个负性评价“我是什么都学不会的人,别人都瞧不起我,好事没有我的份”“我没用”。创伤事件形成的这个认知模式植入脑子后在某个时期某件事被触发激活,产生各种负性评价。
三、应对抑郁策略
1、接受现实。接纳现实的我是不完美的。不是每件事我都能做得最好。现实世界不是我可以控制的。
2、不受评价限制。语言、想法不等于都是事实,跟想法拉开距离。我控制不了他人的想法,尊重他人的独特性。
3、拥抱生活,融入当下。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感受生活。与家人交流想法,参与家庭事务,承担家庭义务;出去上学、工作,与同学、同事多交流沟通,积极参与学校、单位各种活动。把业余时间安排得丰富充实。如看书、棋牌、唱歌跳舞、摄影旅游等。
4、有清晰的自我概念。特别对人生不同阶段生活各方面自己的角色,有清晰的定位。
5、有梦想,有行动。没有做人目标的人容易抑郁。一小点一小点行动,一小步一小步奔向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拨开抑郁的迷雾。
作者简历
姜鸿英,女,汉族。生于1953年,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毕业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1974至2009年在四川广元监狱工作。职务主任科员,兼监区女工委主任。主要做监狱狱政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司法部警衔晋升优秀学员,四川省监狱管理局表彰的省级教育改造能手.
2009年退休后成立广元唯一的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利州慧爱心理咨询中心,任慧爱心理咨询中心、石马坝社区心理咨询室主任。
姜鸿英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四川省科协心理咨询专委会会员,是国家人社部认证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中级沙盘游戏治疗师、 心理咨询师讲师。心理咨询师督导师。广元市科协市老科协专家宣讲团心理专家、市老科协南坝分会理事。
专业从业经历:2001年从事心理学、心理测量、个体、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至今。
钻研多种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及治疗方法,参加了多个关于心理咨询技术技巧的培训并接受多位国内、外著名心理学专家、教授如贝克、杨凤池、唐登华等等的个别指导,有较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接受过多种理论技术的学习、训练,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能承担不同人群和不同问题的心理咨询、突发事件涉及人的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和心理训练。
主要专业活动、成绩、科研成果:在广元监狱、广元市公安局、市戒毒所、市看守所、市福利院、市元坝残疾人康复中心、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利州中学、南鹰小学、白朝小学、红岩小学、幼儿园、昭化区老体协、宝轮镇云翔社区、医院、街道办事处、社区、西禅寺等做了近200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讲座;给广元市救助站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救援等。听众和受益人员达5000多人次。
在<新生报>《四川监狱》等省级报刊发表过《怎样维护服刑人员的面子》等数篇论文; 2013年《浅谈监狱民警的言行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影响》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国监狱》发表。2013年广元晚报给我做了专版采访报道。在2015年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家大会上,做了《祈祷对恐惧心理》的治疗的专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