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伟大颂歌 生命的崇高礼赞
信仰的伟大颂歌 生命的崇高礼赞
——纪实报告文学集《蜀门壮歌》赏析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陈初
广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是川陕苏区后期的党政领导中心,是红四方面军西线军事斗争的主战场,也是红四方面军北上长征的集结出发地,广元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2015年岁末,正值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广元建市30周年之际,由何广华撰稿,广元市档案局编纂,团结出版社出版的40万字的纪实报告文学《蜀门壮歌》,将广元众多鲜为人知的红色人物笔力恢宏、气势博大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当我们打开这部红色纪实作品,一股凝墨沉香的芬芳、凄婉悲壮的臻美,伴随大义凛然的正气和催人奋进的力量扑面而来,令人肃然起敬而高山仰止。用心去触摸那段风雨不蚀的往事,走进烽火四起的岁月,聆听这些慷慨而悲壮的故事,犹如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洗礼,内心的尘垢就会被慢慢地拭去。我们就会被这些特殊的文字所感动,所牵引,仿佛回到了那个血雨腥风,激情燃烧的年代……
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制胜的密码,是凝聚民族的精神力量。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兰州军区部队时强调,要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2016年2月2日,习总书记向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篮后,再次指出,多来这里看看很有必要,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党员干部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今天,全市人民正朝着“美丽广元、幸福家园”的征程奋力前行,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红色文化作为广元的三大特色文化之一,让红军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蜀门壮歌》是广元革命历史生动形象的表达。《蜀门壮歌》以宣传红色、崇尚红色、追慕红色、传承红色而冠其名。该书丰富了广元地方党史,丰富了红四方面军军史,尤其是丰富了妇女独立师的征战史。它既是一部穿越激情年代的红色纪实作品,又是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的革命历史读物,更是一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优良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必将为广元人民用汗水浇开幸福之花,用激情开创美好明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蜀门壮歌》的出版,无疑为广元的文学盛宴增添了一道风味独特的佳肴,为广元“文旅兴市”和文化强市注入了一股水激石鸣般的活力。
作者何广华系我市经信委退休干部,一生致力于写作,曾结集出版了《心灵之旅》(40万字)、《寻找广元记忆》(27万字)两部纪实作品。2013年退休后,他潜心于广元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赤子》《北京广播电视报》、《党史博览》、《党史纵览》、《党史纵横》、《党史文汇》、《世纪风采》、《百姓生活》、《文史天地》、《文史春秋》、《文史精华》等全国多家媒体发表了50余万字的纪实文章,其中,有20多篇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人民网》、《凤凰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理论网》以及《快乐老人报》、《北京文摘》、《文摘旬刊》、《党史信息报》、《文摘报》等主流媒体转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这些好评如潮的鲜花和掌声,为他退休赋闲的日子,增添了一道生命绚烂的彩虹,更加触发了他创作的激情。他在蛰伏两年后,又隆重推出了我市笫一部以讴歌红色人物为主的纪实报告文学集《蜀门壮歌》,成为我市最执著、最勤奋、最活跃的业余作家和自由撰稿人。这正如他以“诗言志”的心声流露:“常在书里看世界,更喜笔中有乾坤。晚年只为红色著,一篇文章一片情。”
《蜀门壮歌》是广元女儿撼天动地的集体亮相。“烽火请长缨,沙场任驰骋。壮心为报国,何必男儿身。”广元是武则天的故乡。1300多年前,一代女皇武则天曾在这里告别故土,北上长安,开启了她人生旋乾转坤的辉煌征程,为广元女儿树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历史新标杆和伟大的里程碑。光阴荏苒,岁月峥嵘,历史的脚步匆匆走到了1933年, 4500名本该云鬓插花的广元女儿,也曾在这里告别家乡,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她们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闯过硝烟锋火、跃马横枪,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壮歌,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妇女运动史上的奇迹。作者以三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了27位广元女红军,2位女八路和志愿军女兵的传奇故事,是迄今为止研究和挖掘广元女红军的一部最全面,最详实的作品,如《缘结红军将领的广元女儿们》、《浴血祁连山的广元女儿们》、《寻找广元最后的女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我军历史上笫一位武当侠女》、《从放牛丫头到将军夫人》等文章,既有广元女儿与红军将领结为红色知己,成就了一段比肩踏山河,携手写传奇的佳话;又有任战火硝烟生死与共,历风云变幻不离不弃的真挚爱情;更有广元女儿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岁月里,用脚板丈量了河西走廊的雪山、草地和戈壁,用血肉之躯续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西征;还有流落大西北在清贫、误解和歧视中度过了一生的西路军女战士;也有在达扎寺经年累月“磕长头”的红军老阿妈,逃入原始森林的女红军何江山,至今仍在寻找广元亲人的女红军袁春明;也有三任丈夫都是烈士的西路军女战士王永忠,浴血晋绥的八路军电台女台长宋玉生等。全书多侧面、全方位地雕塑了广元女儿横刀立马、喋血疆场、奋勇牺牲的英雄群像。在她们身上,集中而艺术地体现了许多横空出世的战神形象,激越地演绎了一段斗智拼勇的铁血传奇,深沉地唱响了一首壮美的战地血色浪漫恋歌。作者将这些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与朦胧抽象的寓意,把社会历史生活诗情画意与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水乳交融,并通过简单情节、鲜活特征、味有别裁的个性化语言,真实地塑造了一个个在厄运乃至残酷环境的重压下,昂首挺立而不弯腰的现代版“花木兰”形象,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巾帼女侠气概。她们在理想信仰的旗帜下,齐心协力地拉着历史的纤绳,前赴后继地冲锋陷阵,因此历史的每一个里程碑都镌刻了她们的美名,所以,当胜利的洪钟敲响的时候,她们有着比别人更多的感慨、更深沉的陶醉、更忘情的自豪。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蜀门壮歌》里的“巾帼传奇”的叙事,深刻、真实、生动地诠释了“真理和人格”的伟大力量和榜样的示范意义,即个人价值只有与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休戚与共,唇齿相依,才能“点石成金”、流芳百世而永垂不朽!
《蜀门壮歌》是广元儿女气壮山河的生命赞歌。著名作家郁达夫在《怀鲁迅》短文中,深刻写到:“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创造历史。因为,任何英雄人物都是时代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是民族兴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生活披荆斩棘的开拓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文明腾飞的力量源泉;是开创人类宏伟事业的先锋战士和时代骄子,值得人们永远缅怀、尊重和仿效。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使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广元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当年有47000多人参加红军,走出了6位中央委员和18位共和国将军,创建了10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广元苏区占川陕苏区鼎盛时期的36%,人口占20.6 %。铸造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成为激励300多万广元儿女不断奋进的精神财富。如反“三路围攻”、木门军事会议、“反六路围攻”、广昭战役、强渡嘉陵江、激战剑门关等重大事件和战役都发生在广元境内;巴山游击队、妇女独立师、少共国际先锋师、红四方面军总部水兵连等均在这里组建成军,开赴战场等。因此,广元这片红土地孕育了红色基因,广元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传统是文学创作的富矿,更是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精神资源。作者以恢宏视野,高广角度,总览人文万象,纵观大千世界,再现战争风云,将读者关注的红色历史及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和事还原真相,象出土的珍贵“文物”一样重见天日,并以价值连城的意义,深深地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让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进入读者生活,登上社会大舞台,演绎传奇人生,使红色往事自然显示,直接呈现。如《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为他题词》、《九死一生的广元红军兄弟》、《走出小镇的老红军》、《隐功埋名七十年的老八路》、《像保尔•柯察金那样生活》、《跟着父母一起当红军》、《从远征军老兵到劳动模范》、《抗战传奇飞将军刘国柱》、《黄继光战友浴血上甘岭》、《永不褪色的忠诚》、《一代音乐大师陶嘉舟》等纪实文章,均彰显了信仰力量的伟大,青春奉献的崇高和生命不朽的礼赞,为纪实作品主旨思想灌注了历史激情和时代精华,不仅增强了历史叙事的客观性,而且强化了作品的庄严气氛,平添了雄浑的力量和深沉的凝重感。作者力求用当代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递赋予了新鲜的时代内涵的红色精神,从而赢得了读者广泛赞誉。该书不愧是一部激活红色基因,彰显红色精神的力作,更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是一部彰显理想力量、打牢信仰根基的通俗读物。
《蜀门壮歌》是广元儿女精忠报国的无悔选择。列宁指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该书全景式地描写了广元儿女在那个硝烟弥漫、血染沙场的岁月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赴汤蹈火、英勇战斗,用青春和激情书写了震古烁今的革命传奇,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篇章,扬起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战的“广元魂”。书中许多不为人知的英雄人物都是首次披露和全新演绎,展示了广元儿女筚路蓝缕的英勇创造,矢志不渝的理想信仰,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惊天动地的无畏气概和宁死不屈的献身精神,讴歌了信仰的伟大力量,礼赞了生命的崇高价值,不仅是一部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冶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于一炉,融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文献性、可读性于一体的红色经典教科书。如《少共国际先锋师的烽火岁月》、《我军笫一支水兵连建军始末》、《战火中的红四方面军造币厂》、《抗战中的广元西北制造厂》、《少共国际先锋师的烽火岁月》等红色故事,把何子友、苏力、严炳武、宋玉生、曾义宽、王战胜等一批“活化石”般的广元籍红色人物,从尘土埋玉的暗处拨云见日,走入光亮的公众视线,使他们尘封的神秘行踪及其英名昭然天下。这些篇章,充分展示了他们忠贞不渝的信仰力量、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为推进“美丽广元,幸福家园”建设和实现“中国梦”在广元的重大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众所周知,广元曾是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川陕甘重要的根据地之一,历史的天空流淌过峥嵘岁月的往事,弥漫过金戈铁马的硝烟,澎湃过革命者的激情,振荡过米仓山的风云,演义过血色浪漫的壮歌:一批英特纳雄耐尔的信仰者与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从这里揭竿而起,用镰刀斧头的意志,争生存,求人权,谋公平,殊死反抗旧制度的压迫、剥削、歧视,为平等、博爱、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从此改变了命运,书写了人生,成就了大业,创造了历史!《蜀门壮歌》的面世,正好填补了国内研究和著述这段历史的空白,并成为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革命精神承前启后,宏伟事业继往开来的生动而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蜀门壮歌》是广元儿女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一语道破天机:“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捷克民族英雄、作家伏契克说:“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该书因追寻英雄足迹,探微其成长背景,描写其家国情怀,凸显其崇高人格、博爱情感和广阔胸襟,从而为读者谱写了一首激越而壮美的“英雄交响曲”。书中既有老红军、老八路、志愿军老战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传奇经历,也有起义将领、抗战老兵、民主人士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所作的重要贡献。譬如《将军一战壮国威》、《浴血晋绥的八路军电台女台长》、《胡耀邦与广元人民的未了情》、《川军中将杨晒轩的黑红人生》、《寻找广元最后的抗战老兵》《川北“李鼎铭”陈守荣》、《血洒成昆线的武警英雄》等作品,唱响了理想之歌、信念之歌、奉献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意义和精神价值均展示出了磅礴的力量。虽然英雄们的不朽壮举或许不可复制,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将如同种子一般,洒落在剑门蜀道、女皇故里这片沃土上,并在感恩奋进者的辛勤耕耘下,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开拓创新、拼搏奋斗的时代标杆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民族魂”! 因为,在他们的英勇斗争和不怕牺牲的背后存在着人类永恒的价值:自信、自强、自尊。他们的个人奋斗和命运抗争不再只是代表个体生命的呐喊与搏杀,而是“象征着一种高度哲理化的人类精神,一种永恒的超越时空的存在”。这一种人类精神的永恒的存在,使得他们生命意义和道德价值给人们一种庄严肃穆的无比震撼的穿透力!
总之,《蜀门壮歌》里的喋血叙事和凄美的恋歌讲述,弘扬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讴歌了真善美,是一部史料性与文献性完美统一,趣味性与可读性有机融合的、具有强烈的穿透力、感染力、震撼力的优秀报告文学集。在读者叩问和体味英雄豪杰成长的心路历程,我们不能不为其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悲壮而震撼;为其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而感奋;为其中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美而感动;为其中“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而感怀。
《蜀门壮歌》在艺术上有“两大”突出亮点:
一是史实与虚构结合,既有强烈的史诗性,又有通过史实演义的迷离故事,人物心理描写恣意达性,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对白鲜活,语言生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尤其是描写著名的英雄人物,如果写得太像,难免枯燥乏味,落入著述史志之嫌,授人予柄,贻笑大方,不能进入文学作品之列;假如写得不像,就会脱离真相,歪曲历史,谬误世人。因此,作者在创作、处理重大历史题材上是充满睿智、胆识和勇气的,特别是作者不仅把纪实与虚构、历史事件与个人经历、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手法、过去维度与未来维度相结合,为重大红色历史题材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探索性的积极尝试,而且还携带“以史鉴诫”和“以人为镜”的双重镜子走向广元报告文学未来创作的新里程,这就等于已经吸纳了历史实践中巨大的客观力量,值得点赞!
二是在复杂而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刻画真实人物,既要反映那个遥远时代“原汁原味”的社会政治形态的风貌,又要塑造真实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这是既需要有工笔白描的功夫,又需要有泼墨写意的能力,二者不可偏废。如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让乡土叙事过滤历史烟雾,洞悉社会,穿透人性,还原历史人物的本真面目,表现其内心世界的博大情怀和精神信仰的原始动力,这是关注大时代、大历史、大题材,表现大气魄、大视野、大主题最难处理好的棘手问题。纪实作品《蜀门壮歌》,以看似清风徐来的行笔,平铺直叙的描写,波澜不惊的讲述,较好地实现了运用文学语汇、艺术手段、逻辑与形象思维等方法,讲述厚重的历史故事,并使历史人物血肉丰满,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在这方面,《蜀门壮歌》是有借鉴意义的。在情节刻画、环境烘托上,作品既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了时光倒流、身临其境的“模拟”体验,又让人们触摸了时代的“温差”, 感知了历史的激情,增强了对革命与建设的认识,从而坚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史观。因此,作品通过历史环境的造势,情节的描写,人物心理的剖析,较好地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值得圈点!
总之,《蜀门壮歌》较好地表现了作者深厚的修养、扎实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才华,凸显了作者审慎考量历史,谨慎表达感悟,恣意达性抒情,放逸畅神意图的写实风格,实事求是的创作态度,忍辱负重的敬业精神和社会的责任担当以及高度的文化自觉。
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年代久远,史料难觅,该书遗珠之憾在所难免,如一些红色人物尚未挖掘和撰写、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以及文字亦有值得推敲之处等。又如作品川北乡土味,醇度稍淡,地域特色、风俗民情、细节描写上还欠缺一些精细化的雕琢与处理等。但瑕不掩瑜,纵观全书,作者还是以不同的视角,缜密的思维,睿智的思考,理性的认知,通过匠心独运的不同艺术形象,全景式展现了广元英雄儿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传奇经历,再现了他们为党、为人民、为新中国建设所作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追忆了革命者与建设者在神州大地战斗、学习、生活的风云岁月,真实地反映了他们青春奉献、理想闪光、生命拼搏的如烟往事,让人们感触了历史律动的脉搏,感悟了历史岁月的沧桑,领略了时代衔接的凝重,感知了精神传承,事业接力的旺盛生命力。当广大读者翻阅本文集时,广元儿女的革命故事,就会向人们展现一段尘封了近一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再现一代英雄们象凡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以及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因此,纪实报告文学集《蜀门壮歌》依然堪称一部追寻红色历程、唤醒红色记忆、激活红色基因、彰显红色精神的优秀教科书,值得开卷一览,畅读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