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与人文之异同
浅谈科学与人文之异同
广元市科普作家协会 李华英
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科学一词在中国古汉语中意为“科举之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科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科学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是人们经过不断探索、发展起有关自然物质、生物、心理和社会的许多相互关联并构成一定的体系,这里有两个必要条件:相互关联形成体系和被不断验证。
第二,科学的发展需要一种特殊的方法。比如观察、思考、实验、求证等等,科学总是将数学、技术等与自身紧密结合起来,并尽可能用清晰而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很多科学家就是在观察中做出重大发现的,比如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就是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进而深沉思考、不断实验和求证获得的。
第三,科学能够帮助人类不断认识、发现世界的奥秘。但是,即使今天科学已如此发达,宇宙的奥秘对我们而言依然是无穷无尽的,也就是说,科学认识世界依然是很有限的,当很多科学家的探索出现重大成就时,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可见科学是在不断超越中永无止境地发展的。
人文则是为人之本,它的作用在于:
第一,决定民族的存亡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如说是至今唯一幸存的古老的文明实体。因为只有中国、中华民族,经历了人类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风风雨雨,没有消失,也从未中断,而且还在不断向前发展。这是什么在起作用?是人文。
第二,关系国家的强弱
国家强弱有三个因素: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民族凝聚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中的民族凝聚力人和就是人文范畴,其核心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第三,影响社会的进步
社会的进步是全面的进步,既包括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
一个社会,没有物质文明的进步,即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会野蛮、愚昧、落后;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即没有人文文化的发展,就会卑鄙、无耻、下流。
第四,决定人格的高低
人格是度量人性、情感、做人的尺子。一个人的品质或思想素质,可分为三个层次:最基础的是人格,中层是法纪观念,顶层是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绝对是第一位的,统领一切。但其基础是人格,没有人格,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遵纪守法,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五,检验涵养的深浅
人文涵养,包括言行的文雅、度量的大小、见识的远近、待人的厚薄等。
在《贾谊论》与《留侯论》中,前者论贾谊,后者论张良。两人都很有才华,但贾谊失败了,张良成功了。因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张良则“志大量大,才足识足,有过人之节”。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科学侧重于求真务实,人文侧重于求善务爱;前者追求更新,后者追求更美。科学承认客观实际,人文也承认客观实际;科学研究客观规律,人文也研究客观规律。可见科学和人文对于人类都很重要,只有二者彼此交融,并驾齐驱,才能提高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