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阵地 - 科普文章
略论嘉陵江流域所产奇石——嘉陵彩
发布时间:2025-01-23  来源:本网  点击量:594

略论嘉陵江流域所产奇石——嘉陵彩

 

□  郭林梅

 

嘉陵江从陕西嘉陵谷到重庆河口,全长1345千米,其流域盛产奇石,且品种繁多,色彩艳美。石质、石形、石画、石韵均属上乘,令赏石者慕名收藏。

2025012310301207.jpg

 一、关于嘉陵彩的定义

嘉陵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嘉陵彩是指产于嘉陵江流域所有可观赏的各类奇石。

狭义的嘉陵彩指:

   A、以绿色色系等为主的嘉陵彩象形石与嘉陵彩型与画相结合的山水石;

   B、以红色色系等为主的嘉陵彩画面石;

   C、具有工艺创作的非遗石种。

二、关于嘉陵江流域的基本情况

嘉陵江古称阆水,上原为白龙江和西汉水。白龙江发源于四川省若尔盖县的郎木寺,西汉水发源于秦岭西南,直至陕西省略阳县两河口,以下开始称嘉陵江,嘉陵江与白龙江相汇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整个嘉陵江流域经过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注入长江。四川省广元市昭化以上为上游,昭化至重庆的合川为中游,合川至重庆河口为下游。

三、 关于嘉陵彩的种类与分布情况

    嘉陵江流域中上游所产的嘉陵彩可分为三大类;

(一)、以绿色色系等为主的嘉陵彩象形石与嘉陵彩型与画相结合的山水石;

    嘉陵彩象形石造型逼真,形象丰富,石皮光泽度极高,具有神韵和立体的动感,如嘉陵彩的绿泥石、竹叶石、梨皮石、卷纹石、鸡血石等。(如图)

2025012310304703.png

2025012310314506.png

2025012310311608.png

2025012310331304.png

2025012310340803.png

2025012310342708.png

2025012310344505.png

2025012310351503.png

嘉陵彩型与画相结合的山水石,其层次分明,形状奇特,画面清晰,用不同的高浮雕色彩纹理勾勒出不同的人物、动物和山水,型中有画,画中有型。(如图)

2025012310355604.png

2025012310362305.png

2025012310363809.png

2025012310371705.png

2025012310375105.png    

这几种嘉陵彩主要产于嘉陵江河道的 陕西省略阳县横县河以下至广元以上,包括略阳县、宁强县和广元的大滩河段。而嘉陵彩型与画相结合的山水石主要产地在甘肃省文县的中庙和四川省广元市的姚渡河段。除了这些主产地以外,嘉陵江流域基本河道都有这些石种的出现,只是体小和量微而已。

(二)、以红色色系等为主的嘉陵彩画面石

嘉陵彩画面石质地细腻,色彩鲜艳,纹理变化大,有些石上会同时出现多种色彩,有极强的观赏性。如嘉陵彩的龙江红、草花石、胭脂石、彩陶石、水纹石、文字石等。(如图)

2025012310393607.png

2025012310400809.png

2025012310402004.png

2025012310403704.png

2025012310405800.png

2025012310412001.png

2025012310413505.png

这类嘉陵彩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流域白龙江支流的甘肃省文县的碧口,四川省广元市的姚渡、三堆、宝轮、虎跳、江口和苍溪河段,同样,嘉陵江流域基本河道都有少量的这些石种。

(三)、具有工艺创作的非遗石种。

嘉陵江广元河段还主产百花石、黎渊石、珊瑚玉化石,百花石刻是中国四大石刻之一,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雕刻作品参加过历届国展,工艺美术师魏礼先曾受到过朱德委员长亲自接见,黎渊石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历史上曾作 为贡砚材料。这两种石种在清代便有作品问世。而珊瑚玉化石可雕琢也可观赏,同样受到大家的喜爱。(如图)

2025012310425902.png

百花石刻 

2025012310440802.png

黎渊石砚台 

      

2025012310452306.png


2025012310454204.png

珊瑚玉原石及雕件


四、嘉陵彩的科学价值

嘉陵彩与其它地域的奇石一样,具有共同的科学价值。所谓奇石的科学价值就是指通过对奇石的认识,能够掌握和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新方法、新途径。我们从欣赏奇石的视域中可以深化对大自然的认识,达到求真的认识论目的,从而达到求善求美。从认识论的角度,我们对嘉陵彩产生的嘉陵江流域的各个河段,了解其地质矿藏、水系流量、落差状况。认识嘉陵彩的成因,从而能深化了解嘉陵江流域的自然之美。我们在欣赏嘉陵彩象形之美、画面之美、色彩之美、石质石韵之美时,在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科学之美中,体认自然界与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提升我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充分发扬我们中国自上古就有的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树立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作者系广元市观赏石协会会长

Copyright (c) 2015 www.gykpw.com All Right Reserved.   广元市科普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667号-1
联系电话: 0839-3267780    协会QQ:1522771519   办公地址: 广元市利州区利州东路科兴园一期2楼东区1号   主管单位:广元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广元市科普作家协会  
   技术支持:程友科技   川公网安备51080202001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