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宇宙奥秘
“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灭绝,网友: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
发布时间:2020-01-04  来源:本网  点击量:793

“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灭绝,网友: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张辉博士。

研究人员在该论文中称,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经灭绝。该论文的预校样(pre-proof)于2019年12月23日在线发布。除长江白鲟灭绝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长江鲟仍被评估为“极危”等级。

白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最大体长可达7米。四川渔民有句话,叫“千斤腊子万斤象”——“腊子”指中华鲟,“象”,指的就是白鲟。这是个大家伙。

实话实说,白鲟其貌不扬。它的头、体背部和尾鳍均为青灰色,只有腹部为白色。白鲟光秃秃的,身上没什么覆盖物,只在尾鳍上叶长着一种叫硬鳞的原始鳞片。

它长了一个又长又尖的吻,于是也被古人称作“象鼻鱼”;嘴在头的腹面,口中只有一排细小的牙齿。尽管如此,白鲟依然凶猛能吃,专吞各种小鱼。白鲟的鳃盖大、嘴大,但是眼睛很小,小到有点滑稽,长在口前方近头背处。

白鲟的尾巴也很有个性——它是歪的,尾脊骨弯向上方。如果解剖白鲟,你还能发现,它的脊椎很原始,由圆棒状的脊索支撑身体,全身大部分骨骼是软骨。这些身体结构都在提醒你——它真的很古老。亿万年的光阴在白鲟身上停滞下来。有化石研究表明,白鲟科种类最早的化石可见于晚侏罗纪。

中华鲟在长江产卵,之后会带着幼鱼去往外海;但白鲟不同。它的一生基本上都在长江度过,最多到长江口游一游。白鲟的产卵场分布于金沙江下游和重庆以上的长江干流,成熟个体在繁殖季节前有上溯洄游的习性。

作为一种长得不算出众的巨大鱼类,白鲟是“沉默”的。除了跟长江打交道的渔民,大多数公众很难见到活体白鲟;它又没有“中华鲟”那样响亮的名字。看不到,不了解,对它的命运,也就更少人牵挂。

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白鲟只生活在长江。作为处在长江食物链顶层的旗舰物种,它的数量本就不多,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生物资源衰退,高密度航运,水利工程,违规设置的电网和滚钩……这一切,都让白鲟的处境日益艰难。

2002年12月11日,有渔民在长江南京下关水域误捕一尾体长330厘米、体重116公斤的雌性白鲟。这条白鲟伤势严重,身上有数把滚钩,下腭部还有一条长约22cm的伤口。

这是近10年来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条活体白鲟。当时国家农业部指令,不惜一切代价予以抢救。

然而,2003年1月初,这条白鲟还是宣告死亡。专家们努力了一个月,没能将其救活。当时的媒体写道: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地球上最后的白鲟。

2009年,IUCN对长江白鲟物种濒危等级的评估结果是“极危”。但这些年来,长江白鲟始终未在渔民和科学家们的苦苦搜寻中现身。没人能想到这可能是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失去这一条鱼,也失去了整个物种。

网友感叹:我们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白鲟灭绝”的消息令人痛心: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从今年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所以实现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分布有水生生物4000多种,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在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涉及长江流域鱼类9种,分别是一级保护动物白鲟、中华鲟、长江鲟。

除长江白鲟灭绝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长江鲟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极危”等级(status)。2017年和2018年,农业农村部陆续启动《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和《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

据新浪微博@人民日报,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这将是长江史上最大规模休养生息。古人云: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但因过度捕捞,长江已陷“无鱼”境地。

鱼要放生,人要反思。竭泽而渔则无鱼,尊重规律则无虞,鱼的兴与衰,本质是大自然为发展亮起的指示灯。给长江十年休整期,长江能还世界一片生机。

Copyright (c) 2015 www.gykpw.com All Right Reserved.   广元市科普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667号-1
联系电话: 0839-3267780    协会QQ:1522771519   办公地址: 广元市利州区利州东路科兴园一期2楼东区1号   主管单位:广元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广元市科普作家协会  
   技术支持:程友科技   川公网安备51080202001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