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韵秦风》周光喜、赵望来书法作品在四川广元开展 
开幕式现场 广元科普网讯(陈平 文图)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广元市科学技术协会、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元市昭化区古城管理局、广元市宝轮中学主办,重庆市而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展,广元市科普作家协会、四川迪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蜀韵秦风》——周光喜、赵望来书法作品展览开展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广元市昭化古城相府街45号广元市科普作家协会昭化创作基地举行。 
南远景(左)出席开展仪式讲话并宣布开展 原成都军区《战旗报》社社长、总编辑,艺术评论家南远景出席开展仪式讲话并宣布《蜀韵秦风》——周光喜、赵望来书法作品展览开展。 市科普作协执行会长李新,市文联副主席、市美术馆馆长罗天文,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文化学者王舜涛,川北幼专副教授、书法教研室主任杨曙光,以及来自北京、江苏、贵州、福建、甘肃,成都、兰州、陇南、广元等全国各地市的书法家、美术家、文艺评论家、企业家等专家学者40多人参加开幕仪式。 《蜀韵秦风》——周光喜、赵望来两位书法家的作品,艺术特色鲜明。一南一北,一碑一帖,是当代书法艺术发展脉络的主流。古稀老者周光喜先生来自南方江苏,其书法艺术宗法二王,俊秀潇洒,神韵飘逸,恰似一翩翩少年;青春少年赵望来,来自大西北甘肃,其书法艺术宗法汉隶魏碑,高古苍拙,庄重厚朴,恰似一髯髯老者,枯藤银勾。二者艺术风貌与其人形成反差,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古稀老者周光喜,1946年5月生于江苏沭阳,2001年从国有企业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后,61岁加入中国书协,63岁入选“兰亭展”,70岁入选十一届国展,是一位老当益壮的书法艺术家。其书法起步较晚,但他深谙“寻门而入,破门而出” “走进去方得规矩,跳出来方能造化”的道理。其行书追二王一路风流,由王羲之入门,得峻拔流逸之趣,又浸淫于王献之手札之中,玩味其赏奇之态,再学米元章之爽健奇逸,黄庭坚之开张纵横,出入苏东坡,旁涉董香光,数年如一日,茶饭而外,庶几全归于书。孜孜案头,矻矻笔砚,博观悦取,强学笃行,既思之以理,取之以法,又摩之以形,传之以神。这种在传统帖学中近乎痴迷的陶醉,使他的书法颇得古人的风骨气韵,终于推陈出新,形成了典雅俊秀,舒展飘逸,自然激荡,峻拔潇洒的自家风貌。 
周光喜的书法作品 90后书法家赵望来,是书坛后起之秀,其横空出世,为沉静书苑带来虎虎生气。他幼承家学,5岁习字。2019年7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创作研究生,获硕士学位。赵望来书法以唐楷入手,初学二王行草,兼学大篆汉隶以及魏碑,经年徜徉于商周鼎彝、秦汉碑版之中,寻觅于先民镂刻的点画之间,在韵律流淌的古人智慧之上认识疏密、聚散、轻重、开合、虚实等变化形式,以碑入贴,碑帖结合,形成雄浑、古朴、厚重、大气的艺术风格。 
赵望来的书法家作品 周光喜与赵望来走到一起,无疑是当代中国书坛的一道靓丽风景。一老一少,一南一北,一碑一帖。老的缘帖入门,小的宗碑起步;老的书法俊秀潇洒,小的书法遒劲老成,而其追求与探索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点划飞动中展现昂扬的时代精神。老少携手,碑帖结合,南北互动,刚柔并济,是一种巧合,一种际遇,一种必然,更是一种象征。她代表了中国书坛时下与未来发展的一种模式,一种方向和一个希望。这次主办方、策展方、承办方把二位不同风格的两位书法家融入一馆进行展览,既是弘扬传统文化,也是创新与传承一脉相承,既为新中国成立70华诞献上一份文艺厚礼,也为观众奉献一场高级的审美盛宴。 
笔会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艺术家、评论家对二位书法家的作品进行了研讨和笔会。本次展览将于11月底结束。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广元市科普作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平主持展览开幕仪式;市科普作家协会副会长、重庆市而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展总经理罗强主持学术研讨会。 
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