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 穹 之 下 ——读《问鼎冰穹》有感
广元市科普作家协会 贾 煜
若问地球上有什么地方,既风光无限,又资源丰富,还是独一无二的科研圣地,那当属南极无疑。 在普通人印象里,南极是由皑皑雪原、憨态企鹅、绚烂极光等美妙的景物构成;而在另一群人眼里,南极则是奇寒、暴风雪、白化天、冰裂隙的代名词。刘扬正的《问鼎冰穹》正是将南极的两种形态都呈现出来,立体化展示了鬼斧神工的南极面貌,以及在常人难以想象的严酷环境中,一群勇士用双腿丈量南极的漫漫之道。 这是一部记录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极处的书,但我读来却像探险小说,因为书中线索清晰、人物分明,事件层层递进、情节环环相扣,让人渐入佳境,欲罢不能,即使合上书,眼前仍是一片如梦如幻的冰雕雪塑,以及冰巅之上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 瑰异的宝地 《问鼎冰穹》是一本关于南极科考的长篇报告文学,可在书的开头,作者并未直奔主题,而是用生花妙笔告诉读者,南极为什么如此神秘,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未解之谜。正是这一系列的悬念,引发了我极大的兴趣。 刘扬正通过扎实的地质知识和浅显易懂的语言,逐一讲解南极蕴藏的丰富资源和它成为科研圣地的原因,自然而然道出了,为何全世界的目光都会盯向南极。南极的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等,都是令人惊叹的资源宝库;而它远离人寰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谓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档案室、天体演化的资料库和研究高空大气物理的最好场所,因此吸引着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和科学家,不避艰险,纷沓而至。 那些探险者和科研者将生死置之度外,把毕生精力甚至生命,都献给了南极大陆和科研事业——或为在罕迹的雪地留下一双脚印,或为在绝险的极地挑战所有不可能,或为在严酷的冰盖进行史无前例的探索,或为在有益区域抢先占领自国的领地。 刘扬正娓娓讲述了古往今来的南极探险故事,由此引申在对南极的探险和科考中,各国看到的不仅是探险成果和科学资料,更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资源和权益,让南极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让各国都想来争夺这块宝地。 残酷的征程 《问鼎冰穹》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如果说第一部分是科普篇,科普了这本“探险小说”事件的起因,那么第二、三部分便是影视篇,放映的是勇士们徒步横穿南极和向冰穹最高点挺进的故事。 在这部情节跌宕的影片里,南极展示了它与众不同的强悍与峻厉。比如在暴风雪中将飞机从空中猛拽下来,在跑道上砸出一个半米多深的大坑;制造出陀螺一样跳跃前进的龙卷风,吞噬了考察队的雪地车和雪橇;腾起一两米高的“地飘雪”,让人只能靠导航卫星系统行进;布局了棋盘般纵横交错的冰裂隙区,让队员们的生死每天都悬于一线…… 在无人踏涉的生命禁区,陪伴考察队员的只有酷寒与凶险。许多次,他们差点掉入冰窟窿,窟窿下就是万丈深渊;他们的脸被紫外线灼得黝黑,双手被冻得像发酵的馒头,皲裂成一道道口子,要用胶布粘合才行;雪峰上,他们出现高原反应,胸闷、头疼、呼吸困难,身体如负千斤,沉重难熬……他们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步,也都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步。他们决战在生死之途,却一刻不放松采集冰雪样品、进行地质调查,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作为曾工作在地质战线上的刘扬正,想必在叙述这部分科考历史时,会感同身受。地质工作的艰险,虽不及南极科考的恶劣,但实质是类似的,那都需要队员强大的使命感、顽强的意志力和极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险峻的环境中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有限的设备条件下出色完成任务,在单调的野外作业中觅得工作的乐趣。 南极给予人类的是残酷的气候、是莫测的灾难,但也给予丰厚的馈赠,也许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泱泱华夏的南极之路是艰辛的、漫长的,也是光辉的、动人的。因为越艰险之处越磨炼意志、越危难之处越考验人性;越偏远之处越集聚大爱、越奇寒之处越散发温暖…… 面对“不可接近之极”,人类愈发地想要探知、想要征服,尽管目的不尽相同,可终究是为全人类的探索作了贡献。这大概也是刘扬正写此书的目的,不仅为记录我国科考的重磅事件,也为绘制一副人类南极事业的全景图——他是以豁达的目光,将中国科考纳入世界科考的一部分来展现;以大度的胸怀,表达着国人对大自然和当代文明的尊崇。 平凡的赞歌 文学作品离不开人物塑造。报告文学中的“人”,无需由作者主观塑造,而是由真实事件客观地表现出来。《问鼎冰穹》中有两位人物令人印象深刻:一位是徒步横穿南极的秦大河,一位是征服冰穹最高点的冰盖队队长李院生。 秦大河本科地质地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边远的小县城教书,但因挥之不去的冰川情结,他主动找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所的教授,表达了立志于冰川研究的心愿。教授经过两年的碰壁和鼎力推荐,终于让他从县城调到了中央直属科研机构,而他也通过自身努力,考取了研究生,潜心研究冰川气候变迁。在国家南极委组织第一次赴南极考察时,他有幸成为首批南极科考人员,至此开启了冰川时代的传奇人生。 李院生是著名的冰川学家,是第21次南极科考队内陆冰盖队的队长。在科考之旅中,除了科考任务,他还肩负着队员生死安危的重任。选择怎样的路线,以什么方式行进,在哪安置宿营点等,都需要他作出准确判断。当车辆出现 “高原反应”时,他必须果断扔掉物资,命令队员减负前进;当队员出现“状况”时,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保住队员性命为先;当要迎来辉煌的战果,队员们都激动得难以言表时,他却告诫大家越接近胜利越不能大意……李院生临危不乱的指挥,让冰盖队一次次幸免于难;他的睿智与魄力,又凝聚起队员的力量,让队伍顺利攀上了南极巅峰。 秦大河,若不是毛遂自荐,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个县城教师;李院生,若不是参加高考,成为“文革”后首批大学生,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个机床厂工人。他们本都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是什么让他们做出不一样的抉择,毅然走上了极地的不归路?是什么让他们敢于与各种危险“斗智斗勇”,甚至做好了在事业中献身?那一定是他们心中不灭的理想!他们深知,个人再有才华也需要集体的支撑,他们身后因有了一个国家的支持,方能以充沛的底气和从容的气魄,义无反顾地踏上茫茫冰原,去追逐自己的壮志雄心。 然而,人生的重量往往是泪水的重量。极地科考队出征通常都是大半年,队员与家人的每次离别可能都是生死之别。夜深人静时,他们的耳畔会响起父母轻柔的叮嘱、妻儿亲昵的呼唤;他们无惧南极的凶暴,却无法释怀对家人的愧疚;万里之外的他们,最难熬的便是那份绵长的牵挂。对于普通人,他们是彰显了“南极精神”的英雄,可对于他们的家人,他们只是平凡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平凡的职业而已。 太阳冰面走,企鹅齐招手;冰山显威力,勇者战峰头……品读完《问鼎冰穹》,我脑中不禁浮现这样的场景。这本仅十余万字的书,不仅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且以美不胜收的图片,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以及挑战极限的英勇。因而,在我被“探险故事”震撼,被书中人物深深打动时,我也看见了,在冰穹之下的,除了剔透的冰峰、狂暴的风雪、巨浪中的科考船、峰巅上的冰盖队……还有一个国家的尊严、一个民族的骄傲、一份属于全世界的殊荣! 作者简介
贾煜,女,汉族。生与上世纪80代中期,毕业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系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广元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杂志签约作者。 主要以写科幻、惊悚、悬疑故事为主,常在《民间文学》、《今古传奇》、《知音海外版》、《悚族》、《新科幻》等畅销杂志发表故事作品,并被《传奇传记》、《奇闻异事》、《凤凰资讯报》等多家杂志转载,也有部分纯文学作品刊于《大地文学》、《中国妇女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华西都市报》、《广元晚报》等文学期刊和报纸,还有部分作品收于《无梦想,不青春》、《分手吧,我会更爱我自己》等故事合集,著有青春科幻影视小说《幻海》。
|